内江市供销社系统围绕两项改革“后半篇”文章提出的优化资源配置、提升发展质量、增强服务能力、提高治理效能“四大任务”,积极推进基层供销社建设,升级改造薄弱基层社,拓展为农服务领域,完善乡村产业链条。目前,全市系统创建基层供销社示范社40个。
一是围绕“优化资源配置”,提升改造薄弱基层社。采取联合社帮扶、社有企业带动、基层党建带社建等多种方式,通过盘活闲置资产、更新改造设施设备、拓展业务等多种途径,改造提升薄弱乡镇基层社,打造基层社示范社。如东兴区白合中心供销合作社,是改制后重新组建的基层供销社,多年一直是“守摊子、收租子”,近两年利用项目资金,盘活闲置社有资产,建设养老服务中心,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、保健康复、棋牌娱乐、精神慰藉等服务,接收入住老人17人。去年,全市系统升级改造8个薄弱基层社,打造为基层社示范社6个。
二是围绕“提升发展质量”,创新服务内容模式。依托当地主导农业,建设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,整合区域内相关服务资源,创新服务内容模式,对农业生产开展耕、种、管、收、加、销等多环节的社会化服务,提升基层社发展质量。如隆昌市聚农供销有限公司,由县级供销社、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户联合组建而成,围绕全镇稻渔产业建设为农服务中心350平方米,为全镇稻谷种植开展农资供应、农机作业、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。去年,合作社烘干销售稻谷300余吨,基层社托管水稻300余亩,收入5万余元,为村集体分红2000余元,社员分红平均200余元。去年,全市系统建设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4个,其中3个为基层社示范社建设。
三是围绕“增强服务能力”,拓展经营服务领域。通过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,拓展基层社经营服务内容,为农民提供农资和日用消费品供应、再生资源回收、农产品收购、餐饮住宿、文体娱乐、代理代办等多样化服务,搭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。如资中县邦民供销社有限公司,建设3个农村综合服务社,推动农资、日用消费品上山下乡和农产品出村进城,解决农产品上行困难和滞销、农村快递进村最后“一公里”等突出问题。邦民供销社自2021年4月成立以来,为农户代收代寄快递5000余件次,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农户等销售水果200余万斤。
四是围绕“提升治理效能”,试点“三社”融合发展。全市系统积极探索供销合作社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“三社”在组织上、经营上、服务上融合发展,加强社员职业技术培训,提高社员业务技能和政策水平,助推基层供销社提升为农服务能力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升发展实力、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,促进基层组织提升治理效能。目前,全市系统组建“三社”融合发展的新型基层社15个,涉及村集体经济组织40余个,有村干部任职的基层社示范社12个,开展社员培训250余人。如威远向义供销有限公司由威远新店供销社、威远县大棚蔬菜种植合作社组建而成,村干部入社参选基层社负责人,租用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,围绕当地蔬菜产业,建设农产品集配中心,为蔬菜生产提供分选、包装、冷藏保鲜、农残检测等服务。去年,合作社生产销售各类蔬菜1.6万多吨,实现年产值6000余万元,基层社实现纯收入17万余元,兑现社员股东分红5.2万元、交易额返利3.7万元,为村集体分红1.08万元,实现三方共赢发展。